油溶性金納米顆粒10nm的描述


一、基礎特性
物理形態
顏色:10nm粒徑的油溶性金納米顆粒在溶液中呈現酒紅色,這是其表面等離子體共振效應的典型表現。隨著粒徑增大,顏色會逐漸過渡至深紅、紫紅甚至藍色。
粒徑分布:嚴格控制在10±2nm范圍內,確保光學性質與催化活性的均一性。
化學組成
核心材料:高純度金(Au),純度≥99.9%。
表面修飾:通過巰基(-SH)配體(如十二烷基硫醇)進行油溶性改性,使其在非極性溶劑中穩定分散。
分散溶劑
默認溶劑:二甲苯(分析純)。
可選溶劑:氯仿、甲苯、環己烷、N,N-二甲基甲酰胺(DMF)等,可根據實驗需求定制。
二、核心性能參數
光學性質
吸收峰:在515-520nm處有特征吸收峰,峰形對稱且半峰寬較窄,表明粒徑分布均勻。
消光系數:10nm金納米顆粒的摩爾消光系數約為2.7×10? M?1cm?1,遠高于傳統染料,適用于高靈敏度檢測。
穩定性
分散性:在油相中可穩定分散數月至數年(取決于溶劑選擇與儲存條件),無沉淀或團聚現象。
Zeta電位:表面電荷通常為-30mV至-50mV,通過靜電排斥作用維持膠體穩定性。
表面功能化
修飾位點:表面巰基配體可進一步修飾生物分子(如抗體、多肽)或化學基團(如羧基、氨基),拓展應用場景。
負載能力:高比表面積(約50-100 m2/g)支持高密度功能化,適用于藥物遞送或催化載體。
三、應用領域
生物醫學
生物成像:利用其強散射信號與光熱效應,實現細胞或組織的高對比度成像。
藥物遞送:通過表面修飾靶向分子(如葉酸、RGD肽),實現腫liu組織的特異性藥物釋放。
光熱治療:近紅外光照射下,金納米顆粒將光能轉化為熱能,選擇性殺傷ai細胞。
催化科學
有機反應催化:作為電子轉移介質,加速C-C偶聯、氧化還原等反應,提高反應效率與選擇性。
光催化:在可見光驅動下,分解水制氫或降解有機污染物,展現綠色催化潛力。
材料科學
納米復合材料:與聚合物、無機材料復合,制備導電、導熱或光學功能材料。
傳感器:通過表面等離子體共振(SPR)信號變化,檢測金屬離子、蛋白質或DNA等目標物。
分析化學
表面增強拉曼散射(SERS):作為基底材料,將拉曼信號增強10?-101?倍,實現單分子檢測。
免疫檢測:替代傳統酶標或熒光標記,提高檢測靈敏度與穩定性。
四、技術優勢
粒徑均一性:通過種子生長法或化學還原法精確控制粒徑,確保批次間一致性。
油溶性定制:可根據溶劑極性調整表面配體,適配不同油相體系(如硅油、礦物油)。
五、儲存與操作建議
儲存條件:避光密封,4℃冷藏保存,切勿凍存(防止溶劑結晶破壞膠體結構)。
有效期:未開封狀態下6個月,開封后建議1個月內使用完畢。
操作注意事項:
避免與強氧化劑或酸性物質接觸,防止表面配體脫落。
超聲處理(功率≤50W,時間≤5分鐘)可改善分散性,但需控制條件以防止粒徑增長。
關于我們:
陜西星貝愛科生物科技經營的產品種類包括有:合成磷脂、高分子聚乙二醇衍生物、嵌段共聚物、磁性納米顆粒、納米金及納米金棒、近紅外熒光染料、活性熒光染料、熒光標記物、蛋白交聯劑、小分子PEG衍生物、點擊化學產品、樹枝狀聚合物、環糊精衍生物、大環配體類、熒光量子點、透明質酸衍生物、石墨烯或氧化石墨烯、碳納米管、富勒烯,二氧化硅及介孔二氧化硅,聚合物微球,近紅外熒光染料,聚苯乙烯微球,上轉換納米發光顆粒,MRI核磁造影產品,熒光蛋白及熒光探針等等。
溫馨提示:僅用于科研,不能用于人體!
同系列:
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納米顆粒100nm
氨基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納米顆粒
羧基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納米顆粒
樹枝狀氨基大孔徑介孔二氧化硅納米顆粒
樹枝狀羧基大孔徑介孔二氧化硅納米顆粒
樹枝狀介孔二氧化硅納米顆粒
納米銠20nm
銠錸合金納米顆粒
介孔鉑納米顆粒
二硫化鉬納米片
中空介孔普魯士藍納米顆粒